细节决定成败,视野决定格局

有幸参加由十全教育组织的承德市双桥区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专家讲座。专家们围绕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课堂改革等内容系统阐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讲座基于实践、立足实际、高屋建瓴。叹服之余,感悟颇多。

 

 一、转换视角,别有洞天  

角度改变观念,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看待教育,会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认识。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在不断改进,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角度不同,看问题也就会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会随之改变。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尺度把握人生,教育是门艺术,最讲究是度的把握、拿捏。对与错,真理与谬误往往一步之隔,做任何事情,能把握好尺度,在生活中则能左右逢源。也就是说做人、做事,惟有恰当把握好,其人生才会更顺畅如意,丰富多彩,有滋有味。高度、角度和尺度,三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站好高度,前途无量;换个角度,别有洞天;把握尺度,游刃有余!人生如此,教育又何尝不是呢?

 

  二、关注学生,与生融合  

教师关注学生,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怎样,要全方位关注学生。小学阶段是孩子确立自我价值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过渡的好,孩子将以积极正面的心态,自信的面对未来;反之,如果过渡的不好,就有可能形成消极的心态,甚至给孩子造成终身的阴影。学生确立价值观主要来自于学校、老师、家人、同伴等的评价,而老师和家长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比家长的还要有权威。

在信息化的多元环境中,学生掌握着大量的教师不了解的知识,教师知道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面对这种看上去教育者角色倒置现象教育人必须引导教师面对这一事实。教师要读懂学生就要先做学生,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做有心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关注、与生融合、智慧引导,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培育学生素养,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促其健康成长。

 

  三、善于搭台,转换时空  

教学中教师创设自由宽松的教学情境,搭建有效的竞争平台,更好地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闲适的学习时空,学生才会在不断地探索中锻炼意志、形成独特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在学生自主独立的闲适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更是学生各种心理体验的过程,能在学习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有遇到问题的冥思苦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得意,有交流中茅塞顿开的欢呼,有反思中灵感顿现的陶醉,有独闯雄关的自豪,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各种美的情感体验。

 

  四、关注素养,扭住核心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动态发展的,随着人的一生都在发展,教师培养不同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应作整体和系统考虑。我们要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同时设计教学目标达成的途径及方法,并能适时观察与检测,以便修正、递延。

生活中真正检验的不是我们能否记住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而是我们是否为应对变化做好准备。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评价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而学习21世纪能力需要大量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学会用复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所学知识用知识解决问题,或将知识打造成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教师要关注学生素养,扭住核心不放,在课程中清晰地强调和教授学生21世纪能力。

 

  五、关注细节,润物无声  

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只有持续这样的工作标准,你才能注意到问题的细节,你才能做到为使学习工作到达预期的目标而思考细节,才不会为了细节而细节。

我们教师的一些细微举动或者无意之语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波澜不惊的,也可能是镌刻一辈子的。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细节,深入地挖掘它,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用精神,悉心地倾听,耐心地询问,真诚地唤醒,热情地点燃,就能够润物细无声。这样,教育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更好地丰润学生的灵魂。

 

每棵嫩芽都是上苍的眷顾,都是这片土地的希冀;每个孩子都是宇宙的天使,都是落入人间的精灵;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全部,都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为培养具有21世纪素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