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做智慧型的教师
暑假刚刚开始,我便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微课程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7月的承德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我们的培训活动也由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家、全国资深的微课程制作导师陈星火——“火爷”专业而又生动的讲解拉开了帷幕。历时6天的学习,既有专家们的理论讲解与技术指导,也有教师们的互动交流与实践操作。短短的几天时光,不仅让我在理念与技术上收获颇丰,也引发了我对“微时代如何做智慧型的教师”这个话题深深的思考。
10年前我们对智慧型教师的定义是那些思想高尚具有正确的道德知识、敏锐的洞察力、自觉自如地接受并利用新知识、善于发现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向知识、获得智慧与技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老师。但在如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这些还远远不够。什么是智慧?哈佛大学塔尔教授说:知识是信息,智慧是改变。
什么是微时代的智慧型教师
去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关于“2030年的学校”有一项调查,这项调查汇集了全球645位专家的观点。专家们认为,学校将成为一个以课堂为点的全球交流网络。未来的学校是“一个有社会交互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一个有35名学生的教室将变成有36名“教师”的研讨室。其中一个关于教师的观点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专家们认为,教师作为权威专家、知识来源这样的传统角色将消解,教师角色将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向转变,教师将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也就是说原来我们所提出的“教师是主导”都将改变,而是和学生共同引导课堂的方向发展,这才是微时代的教师。
为什么要做微时代的智慧型教师
“可汗学院”的诞生和“学校消亡论”的说法让我们认识到,可以说信息社会当学习资源充沛的前提下,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WIFI时代的到来,不仅打破了学习的疆界,还打破了生活的疆界,甚至是人生的疆界,它也必然会重塑教育形态,重新定义教师。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说得轻巧,习惯了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评价制度、改不了的教材、动不了的考核、顶不住的家长质疑、删不掉的学生成绩,这些担忧怎么办?更不用说技术培训和研讨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确实真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毫无疑问,这对制度是一个很大冲击。我们教师的素质、中层的素质、校长的素质,甚至教育官员的素质都必然会受到挑战,也许还会有其它的新的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会跑出来。但是我觉得与其“怕”“推”“拒”不如把握机遇、敢为人先,加快自我进化,调整自身定位。今天我们能够研讨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种改变。有时,我们要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一下成人的世界,不要总想我们需要什么,而要想想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才能真正让学校成为点燃学生生命火焰、追求希望和理想的地方!
怎样做微时代的智慧型教师
1.说服家长
家长的质疑——平板对孩子的眼睛的伤害;用多了会不会提笔忘字;上初中不用了,能适应吗;小孩玩电脑,还能听课吗。(因为家长的质疑而停止了尝试。)
教师的应对——中肯的一封信;让家长眼见为实(上网搜集资料,上传图片,录制视频,互动讨论);把陪伴的作业变成自主的学习;用客观数据的评价征服家长。(数据评价表,评价小软件)
学生的改变是最好的理由!
2.爱想,敢想
作为一线教师,我想大家和我一样,就关心一件事,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后,什么事情以前教学中要做,但是做不了,什么事情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想改变,但是改变不了,现在有条件了。
互动课堂:数学课上将电子白板软件植入平板(图形,统计,算法多样化)
自主课堂:语文课上使用电子字典、电子词典、百度搜索(说明文,古诗)
个性化课堂:英语课使用纳米盒,英语流利说,腾讯地图
世界是平(屏)的,教室也是屏(平)的,智慧教育已然触手可及。
3.学习,再学习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就是我们的知识、经验、甚至年龄优势都被互联网大大削减了,甚至转化成了逆势。我们的老师一下子从传统课堂上的教导者、传播者、监管者,还有演员变成了学习伙伴、对话人、激励者和导演。我用两个半天学会的小软件我的学生现在用5分钟就能掌握,当我还在研究PPT怎么做得精美,微课怎么录制的时候,他们已经会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剪辑微电影、进行3D打印了;通过一个小小的APP,他们就可以找老师,查考题,扫答案,看教学视频……我甚至怀疑会不会几年之后当我们好不容易学会分析大数据,可以驾驭“翻转课堂”,实现云教学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谈论的却是“创客空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 ,你知道学生的平板上安了多少“奇奇怪怪”的APP吗?在我们眼中手机是工具,互联网是服务。那因为我们这些60、70、80后都是互联网时代的“移民”,而现在的90后和我们所教的00后人家是“原住民”。对他们来说是互联网是“生活”是“生存”。当学生的忠诚度转向了网络,而不再迷信权威的老师,学校必然会出现危机。这样一个措手不及的、应接不暇的变化来得实在太快,而长期的学校生活和教育的本质,又特别需要我们渐变、慢慢行走。但是,我们的学生面对着wifi、面对着APP,他们已经等不及了。我们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今天这个时代,师傅又何止3人啊!
网络打开的不仅仅是联通世界的大门,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提升之路,希望在一路登山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不时驻足山腰欣赏风景,也可以登顶山巅眺望日出。我不觉得这种研磨是个痛苦的过程,累——但欣慰而自豪,因为共同成长。心怀春天,静待姹紫嫣红;;星火点点,终成燎原之势;不止于品质,不失于气质;方能,成就教育未来;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因为有您,因为有我;更多期待,更多精彩!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 万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