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智慧与情怀的德育教育路上

2016年7月16日,我怀着一颗激动、迫切的心,踏上了北京学习的征途。古老的北京城,给人一种神圣的、一种奋发向上激情。五天里,我在由十全教育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公益培训活动中不仅有幸目睹了全国的教育专家和优秀班主任的风采,更是有幸聆听到了专家们结合当下的教育趋势以及数年来的经验总结。在学习的五天里,我对小学德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说受益匪浅、收获甚多。五天的培训是何其短暂,当专家们风尘仆仆的离去,而我却掩卷深思,今后的班主任之路该何去何从?今晚,再次打开厚厚的笔记本,看那字字珠玑,幡然醒悟,原来,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没有深入地思考过。下面就本次培训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 深化内涵,明确教育目标

什么是引领者,什么是人生导师?字典中,“导”有“引”的意思,当“使……明白”讲。说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是要求班主任以崇高的师爱,丰富的人生经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为人生的导师,意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最终靠学生自己去走,班主任的使命是在学生成长的关键的十字路口,用艺术化的教育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

今天,我们的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班级工作的日常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如顾明远老先生所说:教育进入现代化,根本是人的现代化,是脑子的现代化。当年的科技、信息不断创新,将来才会让更有地位。作为指引方向的人生导师,老师应该具有“四个转变”,思维方式、沟通方式、有效信息处理方式、生活方式,给学生打好“三个基础”:身体健康、终身学习、走进社会的基础。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什么不用“正确成长”而用“健康成长”?因为“正确”是唯一的,非此即彼,而“健康”是全方位的,不是纯粹道德化要求,更不能犯功利主义错误,以世俗的“成功者”作为培养目标。这就需要班主任树立“完整”的学生观。从“生存”的意义出发,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引导学生体味学习生活的快乐;从“生长”的意义出发,须引领学生不断成长,特别是精神成长;从“生命”的意义出发,要关心学生的生命尊严,帮其努力获得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

二、扎根于实际,以教育家情怀育人

教育是强国的根本,是民生的根本。只有一批号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当下,我们面临的更多的是择校热、择师热,找好的校长,找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校长和老师都是一个教育家情怀,那就是应了时代的呼唤,时代的使命。

究竟什么是教育家?顾明远说:“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教育家的定义。只要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长时间做出成绩,由研究、思想、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在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就是教育家。”如果这样理解,我们任何一位普通教育者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尤其是,聆听了王平老师《教育是温暖的——静静聆听童心的呼唤》,我看到了一位扎根于教育一线老师的研究与成长之路。万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诠释了一位教育者的幸福。提出了:教师是幼小心灵的播种者,童蒙养正的奠基者,良好习惯的塑造者。更加说明我们的老师应该着眼于孩子的未来,真正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给孩子留下真正的知识便是:多少年将书本的知识逐渐淡忘,那留下的使我们今天给他们播下的智慧的种子。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眼中有人。对于班主任而言,生活与享受生活、上课与享受上课、教育与享受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把握规律,提升自我工作能力

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孩子内心积极向上的动力,把班主任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孩子心甘情愿的自觉行为。班主任不仅要有崇高的师爱,还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两者兼顾,才能达成做学生人生导师的教育理想。因此,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把握“积极教育”与“消极教育”的关系。

积极教育,即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它体现的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干预;相对地,消极教育是根据儿童成长过程中相应的认知水平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它体现的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消极等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有一段“理性休眠期”,这个时期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让他自己去体验。“儿童在12岁以前还不能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只有一条原则他应该知道,这就是绝不去损害别人。所以整个说来,这个时期的教育应是消极的”。当然,也有学者指出这不是绝对的。

一边是积极教育思想,一边是消极教育的原则,其实质都是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性中天然蕴藏着向上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每个学生的成长又都是生命展开的自然过程,当前一个阶段还没有结束时,下一个阶段不会到来,教育就是要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给学生犯错和体验错误后果的机会,不要包办代替。成人的经验无法替代儿童自己的经验,当儿童没有体验时硬要他有感悟,当儿童没有感悟时硬要他觉悟,那不是引导,而是粗暴的干涉。

2.把握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长时间的争论,一会儿说教师是主体,一会又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后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师生互为主体。正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性的存在, 二者的联系和对话才成为可能。因此,班主任可以从哲学高度重新认识师生关系,并通过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形成创新型师生关系。比如发动学生写评语的方式就是尊重学生主体的具体体现。以往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对象,是教育评价的客体,只有教师才是评价主体。班主任不仅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具有主体活动的巨大潜能,但是,把“潜能”转化为“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3.把握“目的善”与“手段善”的关系。

有些班主任认为,只要是为了学生好,就可以不择手段,即使现在孩子不理解、有怨恨,等他长大成人后会理解的。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但是,要等他长大后再理解太晚了,其间十多年他都会因为对老师做法的不理解而形成对教育的抵触,从而错过“最佳教育期”和“教育关键期”。必须知道,学生一定是通过班主任的“手段善”来体验“目的善”的,特别是触及学生教育中的敏感问题和疑难问题,在追求教育良知与教育智慧完美结合时,处理问题的过程更应该体现“目的善”和“手段善”的统一。师生对立往往是因为教师在情急之下的口不择言,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意图的误读,此时,可以采用集体书信进行师生沟通。因为书面语言经过深思熟虑,能够过滤掉不良情绪,用准确语言将教师的善意传递给教育对象,有助于达到教育目的。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班主任的当然任务,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应该是每一个班主任的崇高理想。虽然,班主任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完整的学生观,通过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修炼,逐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智慧,培育我们的教育情怀,就一定会把班主任工作变成真正的“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      彭志红


课题研究

创建时间:2016-08-03 17:20

课题研究